在京剧的璀璨舞台上,流传着“南关北于”的说法,其中的“南关”正是关栋天。他曾经是相声演员周立波的伯乐,但最终两人却走向了对立面,在上海京剧院,他同样遭遇了排挤,处境艰难,如今,年近古稀的他,竟然面临着无人照料的孤独境地。与周立波的恩怨情仇关栋天与周立波的故事,始于一次普通的演出,那时的周立波还未成为“海派清口”的创始人,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滑稽戏演员。在众人对周立波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,关栋天却看到了他身上的潜力,于是主动伸出援手,将他引荐到更大的舞台。关栋天不仅为周立波提供了表演机会,更是倾心指导,将自己多年的舞台经验和艺术理解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。他根据周立波的特点和时代潮流,精心打造了“海派清口”这一新颖的表演形式,将传统滑稽戏与现代脱口秀元素巧妙结合,为周立波的演艺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两人在创作过程中,常常通宵达旦地讨论,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,力求达到最佳的舞台效果,从段子构思到表演技巧,关栋天都给予了周立波悉心的指导,可以说如果没有关栋天的帮助,就没有周立波后来的辉煌。然而随着“海派清口”的爆红,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名声也给两人之间的关系带来了裂痕,在利益分配和艺术理念上,两人逐渐产生了分歧。关栋天认为艺术应该坚守传统,注重内涵,而周立波则更倾向于迎合市场,追求商业价值,这种分歧逐渐演变成不可调和的矛盾,最终导致两人对簿公堂曾经亲密的合作关系也彻底破裂,令人惋惜不已,这段恩怨纠葛,也成为中国曲艺界的一段憾事。上海京剧院的排挤与无奈关栋天的京剧生涯始于武汉京剧团。在那里,他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和才华,很快崭露头角。后来,他被调入上海京剧院,本以为可以在这里一展宏图,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一系列的挫折和打击。虽然他凭借精湛的技艺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,在《乾隆下江南》等剧目中大放异彩,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,但在剧院内部,他却常常遭到排挤,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机会。一些至关重要的角色往往被分配到了别人身上,而他只能在那些无足轻重的角色里徘徊。1988年,排演新编历史京剧《曹操与杨修》时,关栋天倾注了全部的心血,每天早出晚归,反复揣摩角色,甚至练功练到双手起泡,但他最终还是被换角。这对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,辛苦的付出却换来这样的结果,让他感到无比的失望和沮丧。祸不单行,在排演《潘月樵传奇》时,他因高强度的训练导致颈椎错位受伤,本以为剧院会给予他应有的照顾和关怀,可他却在医药费报销问题上遭遇了推诿和刁难,这让他对上海京剧院彻底寒了心最终,他选择离开这个让他伤心的地方,去寻找新的发展机会。香港的艰辛岁月离开上海京剧院后,关栋天来到了香港,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,在这里,他没有亲人,没有朋友,也没有稳定的工作。为了生存,他不得不放下京剧名家的身份,去码头做苦力,搬运货物,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艰苦的生活环境,让他体会到了生活的辛酸和不易,可尽管如此,他对京剧的热爱始终没有熄灭。在香港的这段时间里,只要有机会,他都会参加一些小型的演出,用自己的歌声和表演,将京剧艺术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。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,他也从未放弃对京剧的追求,这份执着和热爱,支撑着他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。出身名门,艺术熏陶关栋天出身于一个京剧世家,他的家族可谓是名家辈出,祖父关紫云是评弹界的一代宗师,父亲关正明则是京剧老生名家,师从马连良大师,曾是武汉京剧团的“十大头牌”之一母亲李蔷华则是程派青衣的杰出代表,继父俞振飞更是京昆两界的大师级人物。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,关栋天从小就沉浸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,耳濡目染,对京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他的父亲关正明对他的培养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,不仅亲自传授他京剧表演的技巧,还为他请来谭元寿先生等名师指点。在名师的指导和家庭的熏陶下,关栋天打下了扎实的京剧功底,为他日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他从小就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天赋,在学习京剧的过程中,他勤奋刻苦,一丝不苟,深得长辈和老师的赞赏。回归舞台,传承京剧在经历了一系列波折之后,关栋天回到了他挚爱的京剧舞台,他深知京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,积极投身于京剧的推广和教育工作,致力于将这门国粹艺术传承下去。他四处奔走,举办京剧讲座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向年轻人讲解京剧的知识和魅力,激发他们对京剧的兴趣,他还收徒授艺,将自己多年的舞台经验和表演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,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京剧人才。结语尽管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,但关栋天在生活中却面临着巨大的遗憾,他和妻子周玖曾多次尝试怀孕,但都未能如愿,这成了他们心中永远的痛。没有子女的陪伴,晚年的生活显得格外冷清和孤单,如今他已经年过花甲,身体状况也不如从前,无人养老的困境让他倍感凄凉。信息来源:扬子晚报:周立波关栋天经济纠纷原告撤诉 关栋天称不知情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